时间: 2025-04-30 23:3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3:26
词汇“时听”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时听”这一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时听”可以理解为“适时地倾听”或“在特定时刻聆听”。这个词汇强调了倾听的时机和情境的重要性。
在文学作品中,“时听”可能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倾听他人的话语,从而获得重要信息或领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咨询或教育,可能会强调倾听的时机和效果。
由于“时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时”和“听”两个字组合而成,强调了时间和倾听的结合。
在强调沟通和倾听的文化中,“时听”可能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在某些社会背景下,适时地倾听他人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尊重和理解的表现。
“时听”可能让人联想到耐心、理解和关怀。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有效沟通和人际关系的积极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适时地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可以帮助建立更深层次的人际关系。例如,在家庭或工作环境中,适时地倾听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静谧的夜晚,我时听星辰的低语,它们诉说着宇宙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安静的环境中倾听自然的声音,如鸟鸣、风声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让人联想到宁静和倾听的场景。
在不同文化中,倾听的重要性普遍被认可,但“时听”这一概念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在某些文化中,可能会强调倾听的时机和情境的重要性。
“时听”这一词汇强调了倾听的时机和效果,它在沟通和人际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适时地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时听”这一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沟通技能和人际关系。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