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0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04:35
“供奉”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将物品、食物或其他供品献给神灵、祖先或尊贵的人物,以示尊敬和祈求保佑。在*或传统俗中,供奉通常是一种仪式行为,表达虔诚和敬意。
“供奉”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周礼》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但核心意义始终围绕着尊敬和奉献。
在传统文化中,“供奉”是一种重要的礼仪行为,体现了对祖先和神灵的尊敬。这种行为在家族、和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敬祖文化和**信仰。
“供奉”一词给人以庄重、神圣的情感联想。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庙宇、虔诚的信徒和传统的仪式,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春节期间参与家族的祭祖活动,亲身体验了供奉的过程,感受到了家族成员间的凝聚力和对传统的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供奉”:
晨曦微露,我供奉一束鲜花于你墓前,
愿你在天之灵,感受这世间的温暖。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古老的庙宇,香烟缭绕,信徒们虔诚地供奉着香烛和供品。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供奉”可以对应于“worship”或“offerings”,虽然在具体仪式和意义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神灵或尊贵人物的尊敬和奉献。
通过对“供奉”一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传统文化和*信仰中的重要性。这个词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人类对尊敬和奉献的普遍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运用“供奉”一词,有助于更好地传达对传统和文化的尊重。
1.
【供】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摆设;陈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供,设也。 、 《后汉书·班彪传》-供帐。 、 《明史·海瑞传》-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 《明史·海瑞传》-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组词】
供帐、 供顿、 供馔、 供享、 供佛
2.
【奉】
(会意。小篆字形,从手,从収(gǒng,双手),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树盖子。是用手捧物的意思。本义:两手恭敬地捧着 同: 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奉,承也。 、 《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 《汉书·蒯通传》-常山王奉头鼠窜。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愿奉璧往使。 、 《战国策·燕策》-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组词】
奉书;奉地图;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