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0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09:22
“投桃之报”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诗经·大雅·抑》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字面意思是别人送给我桃子,我则回赠以李子。基本含义是指以同样或相似的方式回报别人的好意或恩惠,体现了礼尚往来的原则。
在文学作品中,“投桃之报”常用来描述人际关系中的互惠互利,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回报。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善意的回应,或者在商业交易中强调公平交换。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互惠理论或社会交换理论。
同义词中,“礼尚往来”强调的是礼仪和社交规范中的相互回报,而“互惠互利”更多用于商业或合作关系中。反义词则表达了不回报或恶意回报的行为。
“投桃之报”源自《诗经》,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以善报善,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投桃之报”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相互尊重。在社会交往中,这种观念有助于建立稳定和信任的关系。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互助。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他人的好意时,以同样的方式回应,促进社会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投桃之报”来提醒自己在接受他人帮助后要记得回报,无论是通过实际行动还是口头感谢,都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感激。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送暖,投桃之报,心怀感激,花开满道。”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手持桃子,微笑着递给另一个人,而对方则手持李子,同样微笑着回应。这样的画面充满了温馨和和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eciprocity”或“give and take”,虽然不如“投桃之报”那样富有诗意,但也表达了相互回报的概念。
“投桃之报”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教会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平衡和公平,通过回报他人的好意来维护关系的和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促进社会和谐。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王兄如将韵学赐教,小弟定赠美号,以为~。
1.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
2.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