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3:26
“三夫人”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某人的第三位妻子,或者在某些传统或历史背景下,指代某位贵族或官员的第三位正室夫人。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较少使用,但在历史小说、古装剧或者特定文化背景下仍可能出现。
“三夫人”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三”和“夫人”组成,表示第三位夫人。在古代**,由于一夫多妻制的存在,这样的称谓较为常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婚姻制度的变迁,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在封建社会,贵族或官员可能有多位妻子,每位妻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职责不同。“三夫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可能指的是第三位正室夫人,其地位和影响力可能因个人和家庭而异。
提到“三夫人”,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复杂的家庭关系、权力斗争或者历史背景。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历史感和文化沉淀,让人产生对过去社会结构的思考。
在现代生活中,除非是历史爱好者或研究者,否则“三夫人”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在我的个人经历中,这个词汇更多出现在阅读历史小说或观看古装剧时。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家族的诗歌时,可以这样使用:
庭院深深深几许,
三夫人笑语盈盈。
红墙绿瓦间,
岁月悠悠,情深似海。
提到“三夫人”,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装剧中的场景,如华丽的宫殿、精致的服饰和复杂的礼仪。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绘画或雕塑中的女性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乐曲或戏曲中的音乐。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存在,如中东地区的“妻妾”制度,但在具体称谓和使用上会有所不同。例如,在阿拉伯语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多位妻子。
“三夫人”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的家庭结构和社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