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2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24:56
“天夺之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夺走了某人的魂魄”,通常用来形容某人遭遇极大的不幸或灾难,以至于精神崩溃或生命垂危。这个成语强调了灾难的严重性和对人的极端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天夺之魄”常用来描绘悲剧性的人物命运,增强故事的悲情色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遭遇了极其不幸的事情,如亲人去世、事业失败等。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医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极端的心理创伤或生理危机。
同义词:
反义词:
“天夺之魄”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迷信观念,认为人的魂魄是生命的关键,而天夺走魂魄则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或精神的崩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极端的不幸或灾难。
在**传统文化中,魂魄被视为人的精神核心,因此“天夺之魄”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命和精神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极端不幸或灾难时。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悲伤的。它让人联想到极端的不幸和生命的脆弱,因此在表达对某人遭遇的深切同情时,这个成语非常有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听到一位朋友用“天夺之魄”来形容他失去亲人的痛苦经历。这个成语准确地表达了他在那段时间的绝望和无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风雨交加的夜晚,
他的心,仿佛天夺之魄,
失去了所有的光芒和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人在暴风雨中,面容憔悴,眼神空洞,这正是“天夺之魄”的视觉形象。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悲伤的旋律,如低沉的大提琴或钢琴曲,来增强这个成语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ruck by lightning”或“hit by a bolt from the blue”,虽然这些表达没有直接对应“天夺之魄”的深刻含义,但它们都传达了突如其来的不幸和震惊。
“天夺之魄”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情感意义。它不仅描述了极端的不幸,还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精神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准确地传达深刻的情感和复杂的情境。
天夺其魄,死期将至。
~,自干诛夷。
公元594年,赤狄酆舒执政,杀了国君潞子的夫人(晋景公的姐姐),晋国出兵灭了赤狄,杀了酆舒。晋国派赵同向周天子进献狄国的俘虏,赵同的态度很傲慢,刘康公看后很不高兴,骂道:“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魄】 ——“落魄”的“魄”的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