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9:4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9:48:15
抵制:指采取行动反对或拒绝购买、使用或支持某人、某事或某种产品。这种行为通常是出于对某种行为、政策或产品的道德、伦理或政治上的不满。
抵制一词源自英语单词“boycott”,最初是指1880年爱尔兰土地联盟对查尔斯·博伊科特上尉的地产进行的集体拒绝合作的行为。后来,这个词被广泛用于各种形式的集体反对行为。
在社会中,抵制是一种常见的抗议手段,用以对不公正或不道德的行为施加压力。例如,美国民权中的抵制公交车**,以及全球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抵制。
抵制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正义感和团结感,因为它通常是集体行动,旨在改变不公正的现状。它也可能引发对权力斗争和道德选择的深刻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选择抵制那些不环保或不道德的产品,以此表达我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支持。
在诗歌中,抵制可以被描绘为一种力量,如:
在沉默的海洋中,
我们的声音汇聚成潮,
抵制那不公的岸,
直到正义的曙光破晓。
抵制可能让人联想到抗议上的标语牌、人群的呐喊声,或是电视新闻中报道的全球性抵制。
在不同文化中,抵制的行为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目的——对不公正行为的反抗——是普遍的。例如,在阿拉伯语中,“تحريم”(tahreem)也有抵制的意思。
抵制是一个强有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动,还体现了人们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价值观。
1.
【抵】
(形声。从手,氐(dǐ)声。本义:挤,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抵,挤也。 、 《广雅》-抵,推也。 、 《汉书·梁怀王揖传》注-抵,距也。
【组词】
抵掎、 抵斥、 抵排
2.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