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3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35:49
词汇“抱鸡养竹”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并不直接明了,需要结合其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理解。
“抱鸡养竹”字面意思是指抱着鸡去养竹子。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是“抱鸡养竹,其人弗能应也”,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不合常理,或者做事方法不当。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讽刺或批评某人的行为荒谬或不合逻辑。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讨论中,可能会被提及。
“抱鸡养竹”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其使用频率不高,因此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意义和用法相对固定,没有太大的演变。
在**传统文化中,成语往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于行为合理性的重视,以及对于不合常理行为的批评。
这个成语给人的感觉是荒诞和不合逻辑,可能会引起人们对于行为合理性的思考,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管理、决策等问题时,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不合理的行为。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利用这个成语的荒诞性来创造幽默或讽刺的效果。
由于这个成语的特殊性,可能不容易直接联想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形象,但可以通过想象一个抱着鸡去养竹子的人来构建一个荒诞的画面。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不合逻辑的行为。
“抱鸡养竹”这个成语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汉语成语的丰富性和文化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唐朝时期,新昌县令夏侯彪之刚到任就向里正打听鸡蛋的行情,拿出一万钱让里正买三万颗鸡蛋孵成小鸡,长大后可卖30万钱,然后拿出一万钱买五万根竹笋,培育成竹子可卖50万钱,他用这种抱鸡养竹的手段巧取豪夺一年赚了80万钱
像夏侯彪之这样~的官吏今天也不乏其人。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鸡】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Gallus gallus)。
【引证】
《说文》-雞,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鳥。 、 《汉书·五行志》-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 、 《礼记·月令》-食菽与雞。 、 《礼记·曲礼》-雞曰翰音。 、 《易·说卦传》-巽为雞。 、 《周礼·大宗伯》-工商执雞。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鸡栖于厅。
【组词】
鸡男、 鸡坊、 鸡肤、 鸡鹜
3.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4.
【竹】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引证】
《说文》-竹,冬生草也。象形。 、 柳宗元《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世说新语·政事》-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
【组词】
竹笋汤、 竹夫人、 竹撞、 竹箨、 竹笥、 竹蓖、 竹笆、 竹皮、 竹母、 竹工、 竹匠、 竹席、 竹笪、 竹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