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3:59
“壮卒”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强壮的士兵。在汉语中,“壮”通常指强壮、有力,而“卒”则指士兵或步兵。因此,“壮卒”可以理解为身体强健、战斗力强的士兵。
在文学作品中,“壮卒”常用来形容勇猛的战士,如古代战争题材的小说或诗歌中。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军事或历史讨论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学或历史学,“壮卒”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某一时期的士兵特征。
同义词“勇士”和“猛士”都强调了士兵的勇敢和力量,而“骁勇”则更多强调了战斗技巧和勇猛。反义词则分别强调了士兵的虚弱、疾病或年老。
“壮卒”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壮”和“卒”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在古代汉语中,“卒”原本指步兵,后来泛指士兵。
在**传统文化中,士兵常被赋予忠诚、勇敢的象征意义。因此,“壮卒”不仅代表了强壮的士兵,也象征着国家的力量和民族的坚韧。
提到“壮卒”,我联想到的是古代战争的壮烈场面,以及那些为国家付出生命的英雄。这个词带有一种庄严和敬仰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壮卒”这个词,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时,这个词常常出现,让我对历史和英雄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壮卒”:
铁甲寒光映日辉,壮卒列阵势如雷。 刀光剑影中,英魂不灭,永载史册。
想象一幅画面:古代战场上,壮卒们整齐列队,铠甲闪耀,战鼓隆隆,号角声声,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紧张和壮烈。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valiant soldier”或“stalwart warrior”,都强调了士兵的勇敢和强壮。
通过对“壮卒”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士兵的词汇,也承载了文化和历史的深厚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壮】
(形声。从士,爿(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壮,大也。 、 《广雅》-壮,健也。 、 《方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 、 《礼记·曲礼》-三十曰壮。 、 《史记·项羽本纪》-壮士,赐之卮酒。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 、 《逸周书》-男气壮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壮哉我中国少年。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
【组词】
壮浪、 壮盛、 壮勇、 壮武、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
2.
【卒】
(指事。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本义: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卒,隶人给事者为卒。卒,衣有题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