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4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41:56
词汇“手磬子”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可能的含义来进行分析。
假设“手磬子”是指一种用手操作的乐器,类似于磬(一种打击乐器),但更小巧,便于手持。
由于“手磬子”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某个地区或特定群体对某种手持乐器的俗称。
在某些文化中,手磬子可能与**仪式或传统节日有关,象征着净化和祈福。
手磬子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祥和的氛围,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由于“手磬子”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但如果在一个音乐爱好者的聚会上,可能会有人展示和讨论这种乐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手磬子轻敲,
古韵悠扬,
心灵随之舞,
时光倒流长。
手磬子可能让人联想到清脆的金属敲击声和优雅的演奏姿态。
如果“手磬子”是指某种特定的手持乐器,可能在其他文化中有类似的乐器,如印度的手铃(Ghanti)。
尽管“手磬子”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通过对它的假设和可能的含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掌握词汇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磬】
(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磬,乐石也。 、 《山海经·西山经》-小华之山多磬石。 、 《书·禹贡》-泗滨浮磬。 、 《诗·小雅·鼓钟》-笙磬同音。 、 《诗·商颂·那》-依我磬声。 、 《淮南子·泛论》-语寡人以忧者击磬。 、 宋·苏轼《石钟山记》-钟磬置于水中。 、 《西门豹治邺》-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组词】
磬人、 磬工、 磬色、 磬师、 磬管
3.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