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3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35:18
词汇“两尽”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两尽”可以理解为“两者都用尽”或“两者都结束”。由于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以下分析将基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进行。
“两尽”的字面意思是指两个事物或情况都达到了极限或结束的状态。
由于“两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极端的情况,如“两尽其力”表示双方都用尽了所有的力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语境或文学讨论中。
由于“两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资料可能较少。它可能是由“两”和“尽”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表示两个方面的极限或结束。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两尽”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极端或极限的情况,如在描述战争、竞赛或谈判等场合中双方都达到了极限。
“两尽”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种紧张或极限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努力到极限、资源耗尽的情景。
由于“两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两尽”来描绘一种极限的情感或场景,如:
在这无尽的夜,
两尽的星光,
照亮了彼此的尽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对立的力量或物体在达到极限时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或极限的音乐来表达“两尽”的情感。
由于“两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少。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both exhausted”或“both at the end”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两尽”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用,但它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极端或极限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文学和修辞价值。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场景。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