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3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31:43
词汇“收拙”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收”通常指收集、收纳或结束,而“拙”则指笨拙、不灵巧或简朴。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一些特定的含义,但这些含义并不明确,且在标准汉语中没有固定的用法。
由于“收拙”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作者创造性地使用,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意境。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几乎不会被使用。
由于“收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提供例句较为困难。如果要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可能是为了表达某种谦虚或自嘲的态度,例如:“他的画作虽然收拙,但却充满了真诚的情感。”
同义词与反义词: 由于“收拙”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找到直接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如果将其理解为谦虚或简朴,同义词可能包括“朴素”、“简陋”等,反义词可能是“华丽”、“精巧”等。
词源与演变: “收拙”这个词没有明确的词源和历史演变记录,因为它不是一个标准词汇。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如果有人使用“收拙”这个词,可能是为了表达一种谦虚或自嘲的态度,这在某些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一种美德。
情感与联想: 对于“收拙”这个词,可能会产生一种谦虚、朴素或不完美的情感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虽然不完美但真诚和努力的事物。
个人应用: 由于“收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很小。
创造性使用: 在创作中,可以将“收拙”用于表达一种谦虚或自嘲的态度,例如在诗歌中:“收拙的笔触,绘出心灵的真挚。”
视觉与听觉联想: 由于“收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跨文化比较: 由于“收拙”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法进行比较。
反思与总结: “收拙”不是一个标准汉语词汇,它的使用非常有限。在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常用词汇更为重要。
1.
【收】
(形声。从攴(pū),收(jiū)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收,捕也。 、 《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女反收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 《后汉书·张衡传》-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组词】
收领、 收系、 收付、 收考、 收夷、 收劾、 收案、 收掩、 收执、 收禁、 收领
2.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