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8:37
有家难奔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有家却难以回到”,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如战争、灾难、社会动荡、个人困境等)而无法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家庭。这个词汇传达了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有家难奔 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悲惨遭遇或表达对和平、稳定的渴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个人的困境或对家乡的思念。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历史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后果。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情感色彩和使用场景上有所不同,但都与家的状态和归属感有关。
有家难奔 这个词汇可能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历史上频繁的战乱和人口迁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可能有所扩展,但其核心意义——无法回到家乡——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代表着归属、安全和情感的依托。因此,有家难奔 这个词汇在社会中具有特殊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常常被用来表达对和平、稳定生活的渴望。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悲伤和无奈。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不可抗力而无法回到家乡的人们,以及他们对家的深深思念。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直接经历过“有家难奔”的情况,但我曾目睹过一些朋友因为工作或学业的原因长时间无法回家,他们的思念和无奈让我对这词汇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词汇:
在异乡的街头,我徘徊,
心中挂念着那“有家难奔”的故乡。
月光洒在陌生的屋顶,
却照不亮我回家的路。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的旅人在异乡徘徊的画面,或是悲伤的音乐旋律,如二胡的哀婉之声,唤起对家的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悲伤。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有不同的词汇,如英语中的“homesick”(思乡的)或“displaced”(流离失所的),但它们传达的情感和意义与“有家难奔”相似。
有家难奔 这个词汇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家的渴望和对归属感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增强我的语言表现力。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7卷:“弄得我~,有国难投,叫我怎处?”
1. 【有】
2.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
3.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4.
【奔】
直往;趋向。
【引证】
《红楼梦》-只见那边两骑马直奔凤姐车来。
【组词】
直奔实验室
竭尽全力。
【引证】
明·汤显祖《牡丹亭》-(旦)娘,你女儿不幸,作何处置?(老)奔你回去也,儿。
【组词】
他是奔六十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