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2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1:24
容身之地 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或物体可以容纳或安置的地方。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可以居住、停留或避难的空间,通常用于比喻一个人在社会或某个环境中找到的立足点或安身之所。
“容身之地”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历史悠久,其构成简单明了,由“容身”和“之地”两个部分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至今仍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容身之地”常常与家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强调的是归属感和安全感。在社会变迁中,这个词也常用来描述移民或流动人口寻找稳定居住地的过程。
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联想到了家的温馨和避风港的概念。它让人想到在困难时期找到的安慰和支持。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帮助一个朋友找到了一个新的容身之地,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因为我知道有一个稳定的居住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多么重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茫茫人海中,我寻找着容身之地,那里有温暖的灯火,和不再孤单的夜。”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疲惫的旅人在黄昏时分找到了一个小屋,屋内温暖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雪地上。音乐上,可以联想到柔和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安慰的氛围。
在英语中,“容身之地”可以对应为“a place to call home”或“a refuge”,在不同文化中,寻找容身之地的概念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具体表达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容身之地”这个词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概念,更是一个心理和情感上的归宿。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帮助我更好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若夫一枝之上,巢夫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
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
1.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gǔ)。”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容,盛也。 、 《易·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 《汉书·五行志》-言宽大包容。 、 《荀子·解蔽》-故曰心容。 、 《史记·乐书》-广则容奸。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可容一人居。
【组词】
容隐、 容足、 容接、 容盛、 容民、 容民畜众、 容畜、 容受、 容放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