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1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10:51
“放翁词”是指宋代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的词作。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词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的一面,也有细腻婉约的一面,因此“放翁词”通常指的是陆游的词作风格。
在文学语境中,“放翁词”常被用来指代陆游的词作,尤其是在研究宋词时,学者们会特别关注陆游的词作风格和艺术成就。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文学爱好者或学术讨论中,它是一个专业术语。
同义词:陆游词、务观词 反义词:这个词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如果要表达与陆游词风格相反的词作,可以说“非放翁词”或“非豪放词”。
“放翁词”一词源于陆游的自号“放翁”,他的词作在宋代就已经很有名,后世学者为了区分他的词作与其他词人的作品,便用“放翁词”来特指他的词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成为文学研究中的一个专业术语。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因此“放翁词”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放翁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深沉而复杂的,它既有豪放不羁的气概,又有细腻婉约的情感,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艺术张力。联想上,我会想到陆游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文学研讨会上听到关于“放翁词”的讨论,这让我对陆游的词作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也尝试在自己的诗词创作中融入“放翁词”的风格,希望能够表达出那种既豪放又细腻的情感。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尝试融入“放翁词”的风格: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放翁笔下,风流千古情。
在视觉上,“放翁词”让我联想到宋代的山水画,那种既有宏伟气势又不失细腻笔触的风格。在听觉上,我会想到古筝的旋律,那种既有激昂的节奏又不失柔美的音色。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放翁词”的词汇,但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学巨匠和代表性作品,比如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法国的普鲁斯特小说,这些都是各自文化中的“放翁词”。
通过对“放翁词”的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陆游的词作风格和艺术成就。这个词不仅是一个文学术语,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放翁词”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文学素养,提升我的艺术鉴赏能力。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翁】
(形声。从羽,公声。本义:鸟颈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翁,颈毛也。 、 唐·玄应《一切经音义》-鸟头上毛曰翁。翁,一身之最上。
3.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