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02 01:5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2 01:58:49
吟榻: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由两个字组成:“吟”和“榻”。“吟”通常指吟咏、吟唱,即有节奏地朗诵或歌唱诗歌;“榻”则是指一种低矮的床,类似于榻榻米。结合起来,“吟榻”可以理解为一个用于吟咏或休息的低矮床铺,可能用于文学创作或冥想时的休息。
在文学语境中,“吟榻”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文人墨客在创作诗歌时的环境,强调其文化氛围和艺术情调。在口语或日常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或艺术讨论中。
同义词:诗榻、文榻、吟床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对比“工作台”或“办公桌”等更偏向实用性的家具。
“吟”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吟咏、吟唱;“榻”字同样源自古代,最初指一种低矮的床。这两个字结合形成的“吟榻”可能在古代文人中较为流行,用于描述一种特定的文化生活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墨客常被描绘在吟榻上吟诗作对,这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吟榻成为文人雅士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象征。
“吟榻”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雅致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文化的韵味。
在现代生活中,吟榻可能不太常见,但如果在家中设置一个类似的空间,用于阅读或冥想,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提升生活品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独坐吟榻上,月光如水,诗句自心泉涌。”
想象一个安静的书房,一张低矮的吟榻,旁边是一盏古朴的灯,窗外是皎洁的月光,这样的场景充满了诗意和宁静。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日本的“茶室”和“榻榻米”,也有类似的文化和审美追求。
“吟榻”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人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代,虽然形式可能有所改变,但其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理念仍然值得借鉴。
1.
【吟】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吟,呻也。 、 《苍颉篇》-吟,叹也。 、 《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呿吟至微。 、 《战国策·楚策》-昼吟宵哭。 、 明·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
【组词】
吟呻、 吟啸
2.
【榻】
(形声。从木,(tà)声。本义: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
同本义。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移我琉璃榻。 、 《后汉书·徐稚传》-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 清·周容《芋老人传》-一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对坐榻上。 、 《聊斋志异·促织》-喜置围榻上。
【组词】
榻登、 榻布、 竹榻;藤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