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0:10
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简称DDT)是一种有机氯化合物,化学式为C14H9Cl5。它是一种无色晶体,不溶于水,但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滴滴涕最初在1939年被发现具有强大的杀虫特性,主要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领域,特别是用于控制蚊子等传播疾病的昆虫。
滴滴涕的名称来源于其化学名称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的缩写DDT。它在20世纪中叶因其高效的杀虫特性而被广泛使用,但随着对其环境影响的认识加深,许多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限制或禁止使用滴滴涕。
滴滴涕在20世纪中叶被视为公共卫生的一大突破,因为它有效地控制了疟疾等疾病的传播。然而,随着对其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认识,滴滴涕成为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象征。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对滴滴涕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引发了全球对化学农药使用的反思。
滴滴涕常常与环境破坏、生态危机和健康风险联系在一起,给人带来负面情感反应。它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干预和潜在的灾难性后果。
在个人生活中,滴滴涕可能与环境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相关联。例如,选择有机食品和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可能与对滴滴涕负面影响的认识有关。
在诗歌中,滴滴涕可以被用作隐喻,象征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滴滴涕,无声的杀手, 潜入河流,侵入土壤, 寂静的春天,不再有鸟鸣。
滴滴涕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环境影响和公共卫生意义在全球范围内是相似的。例如,在法语中,滴滴涕被称为“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éthane”或简称“DDT”。
滴滴涕作为一个化学术语和环境问题的象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代表了化学物质的应用和限制,还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责任。通过深入了解滴滴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
【滴】
(形声。从水,啇(dí)声。本义:液体一点一点落下来。成语:滴水成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滴,水注也。 、 《列子·力命》-若何滴滴。 、 唐·杜甫《发同谷县》-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
【组词】
滴沥、 滴溜、 滴水、 滴溜当啷
水点;点点下落的液体 。如:水滴;雨滴。也用以形容像水滴那样圆的物体。如:滴子(垂珠)。
2.
【滴】
(形声。从水,啇(dí)声。本义:液体一点一点落下来。成语:滴水成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滴,水注也。 、 《列子·力命》-若何滴滴。 、 唐·杜甫《发同谷县》-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
【组词】
滴沥、 滴溜、 滴水、 滴溜当啷
水点;点点下落的液体 。如:水滴;雨滴。也用以形容像水滴那样圆的物体。如:滴子(垂珠)。
3.
【涕】
(形声。从水,弟声。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本义:眼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转写之误也。毛传皆云:“自目出曰涕。”-涕,泣也。 、 《列子·汤问》-悲愁垂涕。 、 司马相如《长门赋》-涕流离而从横。 、 《诗·小雅·小明》-涕零如雨。 、 《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汪然出涕。 、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泪满衣裳。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德威流涕。
【组词】
涕泗、 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