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2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21:42
“勤厚”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勤”和“厚”。其中,“勤”意味着勤奋、勤劳,表示不懈努力和持续的工作态度;“厚”则通常指厚道、厚实,表示为人诚实、宽厚,不刻*。因此,“勤厚”整体上指的是一个人既勤奋工作,又待人宽厚、诚实可靠的品质。
在文学作品中,“勤厚”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如勤劳善良的农民、忠诚可靠的仆人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勤厚”来形容一个朋友或同事,表示对其工作态度和人格的赞赏。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人力资源管理中,“勤厚”可能被视为员工的重要品质,有助于团队的和谐与效率。
“勤”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劳作、努力;“厚”字则源于金文,最初指物体的厚度,后引申为人的品质。两个字组合成“勤厚”,强调了人的内外兼修,既有外在的努力,也有内在的品德。
在**传统文化中,“勤厚”被视为美德,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礼”相辅相成。在社会交往中,勤厚的人往往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勤厚”这个词给人以正面、温暖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踏实、可靠的形象。在表达中,使用“勤厚”可以传递出对某人或某事的肯定和赞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勤厚的邻居,他不仅工作勤奋,还经常帮助社区的老人和孩子,深受大家喜爱。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勤厚如山,稳稳承载岁月长河;心怀宽广,默默滋润邻里情深。”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勤劳的农夫在田间辛勤劳作,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背景音乐是轻柔的乡村音乐,传递出宁静与和谐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hardworking and kind-heart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勤厚”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还体现了其人格魅力。在实际应用中,正确使用“勤厚”可以有效地传达出对某人的正面评价,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1.
【勤】
(形声。右形,左声。本义:劳累,劳苦)。
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引证】
《说文》-勤,劳也。 、 《诗·周颂·赍》-文王既勤止。 、 《礼记·玉藻》。注:“执劳辱之事也。”-勤者,有事则收之。 、 《书·天逸》-厥父母勤劳稼穑。 、 《楚辞·天问》-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会数而礼勤。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勤且艰若此。 、 《明史》-忧勤国事。 、 《国语·晋语》-好学而不勤问。 、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勤而无所。 、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昼夜勤作息。
【组词】
勤力得、 勤儿、 勤紧、 勤学、 勤勤、 勤能
2.
【厚】
(会意。从厂(hǎn),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 、 《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左传·隐公元年》-厚将崩。 、 《素问·王常政大论》-见于厚土。
【组词】
厚土、 厚地、 厚坤、 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