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4:42
手动挡: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汽车的变速器类型,其中驾驶员需要手动选择和改变齿轮比,以适应不同的行驶条件。与“自动挡”相对,手动挡要求驾驶员通过操作离合器和换挡杆来控制车辆的加速和减速。
手动挡这个词源于汽车工程术语,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手动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简单机械操作到现在的同步器技术,提高了换挡的平顺性和效率。
在某些文化中,驾驶手动挡汽车被视为一种技能和成熟的标志。在一些国家,手动挡汽车更为普遍,因为它们通常更便宜且维护成本较低。
手动挡可能让人联想到控制感和参与感,因为它要求驾驶员更 actively 地参与驾驶过程。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可能带来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个人经历中,学习驾驶手动挡汽车可能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它教会了我耐心和细致,以及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能力。
在诗歌中,手动挡可以被比喻为生活中的选择和决策过程:
生活如驾驶,手动挡在前, 每一次换挡,都是新的起点。
手动挡的操作声音和换挡时的机械动作可以激发视觉和听觉的联想,比如换挡时的“咔嚓”声,或是离合器踏板的触感。
在不同国家,手动挡和自动挡的普及程度不同。例如,在欧洲,手动挡汽车更为常见,而在美国,自动挡则更为普遍。
手动挡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汽车技术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控制和参与的追求。在学习语言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专业术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沟通和理解特定领域的知识。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3. 【挡】 ——见“摒挡”(bìngd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