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2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26:57
手包:手包是一种小型的携带物品,通常用于存放个人物品如手机、钱包、化妆品等。它通常由皮革、布料或其他材料制成,设计有手提或肩带的开口袋,便于携带。
手包一词源自对小型携带物品的描述,随着时尚产业的发展,手包的设计和功能有了显著的演变,从简单的实用物品变成了时尚配饰。
在许多文化中,手包不仅是实用工具,也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在某些社会场合,手包的选择和搭配被视为个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包常与女性的优雅和精致生活联系在一起,也可能唤起对特定场合或**的回忆,如婚礼或重要的商务会议。
个人经历中,手包是日常不可或缺的物品,选择合适的手包可以提升整体着装的感觉,也是整理个人物品的好帮手。
在诗歌中,手包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容器”,装载着一天的记忆和情感。
手包的图片可能让人联想到优雅的女士或繁忙的都市生活。听觉上,手包拉链的声音可能让人想起购物或准备出门的情景。
在不同文化中,手包的款式和使用*惯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亚洲文化中,手包可能更注重实用性和低调的设计。
手包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实用物品,也承载了时尚、文化和个人情感的多重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个人品味和社会身份。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包】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sì)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用纸、布等裹东西。
【引证】
《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 《书·禹贡》-草木渐包。 、 《易·姤》-包有鱼。 、 《礼记·乐记》-包之以虎皮。
【组词】
纸包不住火;包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