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0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06:07
“手大”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种含义:
“手大”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从字面上理解即为手的尺寸大。其比喻意义的形成可能与人们观察到手大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表现出慷慨的行为有关。
在**文化中,慷慨大方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手大”在社会交往中常被赋予正面评价。在商业环境中,一个“手大”的老板可能会被认为更有魅力和领导力。
“手大”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联想到的是慷慨、大方和乐于分享的形象。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手大”的朋友,他们在聚会或活动中总是愿意承担更多的费用,这种行为往往能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手大,如同秋天的果实,丰硕而慷慨,每一次握手都是一次温暖的赠予。”
视觉上,“手大”可能让人联想到宽厚的手掌和有力的握手;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们在称赞某人“手大”时的语气和声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enerous with money”或“big-hearted”,这些表达也传达了慷慨和乐于分享的含义。
“手大”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不仅描述了手的物理特征,还反映了人的性格和行为特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