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2:13
威名:指因英勇、成就或权力而获得的显著名声,通常带有尊敬和敬畏的意味。
威名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威"指力量或权威,"名"指名声或声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用来形容因强大力量或卓越成就而获得的名声。
在**文化中,威名常与英雄主义和忠诚相联系,是社会对个人或集体成就的认可和尊重。
威名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敬畏和尊重。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如将军、领袖或伟大的思想家。
在个人经历中,威名可能与那些在特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人相关,如某位在科技界享有威名的发明家,或是在艺术界享有盛誉的艺术家。
在诗歌中,威名可以这样使用:
星辰之下,他的威名如风, 穿越时空,永存人心。
威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的战鼓声,或是英雄雕像的庄严形象。
在英语中,"威名"可以对应为"renown"或"prestige",虽然这些词在细微差别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因成就或地位而获得的高声望。
威名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尊重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名声,还体现了社会对其成就的认可。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沟通的深度和丰富性。
1.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2.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