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1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10:55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文学领域中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思想倾向、创作风格和理论主张。它通常反映了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总体趋势。
在文学领域,文学思潮通常指的是一系列相关的文学作品和理论观点,如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专业文学讨论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
同义词:文学、文学流派 反义词**:文学个体主义(强调个人而非集体的创作风格)
文学思潮一词源于对文学发展趋势的观察和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催生了不同的文学思潮。
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文学思潮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哲学思考和艺术追求。例如,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反映了人们对工业化社会的反感和对自然、情感的向往。
文学思潮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文学的历史深度和丰富性,激发对文学多样性和深度的探索欲望。
在大学文学课程中,我深入研究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这让我对文学的创新和实验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现代主义的浪潮中,诗行断裂,意象交织,挑战着传统的边界。”
文学思潮可能让人联想到图书馆中排列的古籍,或是文学讲座中激昂的讨论声。
在不同文化中,文学思潮的名称和内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的“新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西方的启蒙**。
文学思潮是理解文学历史和现状的重要概念,它帮助我们认识到文学不仅仅是个人创作的产物,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反映。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有助于我更深入地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3.
【思】
多胡须的样子
【组词】
于思
4.
【潮】
(形声。从水,朝声。本义:海水的涨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潮,水朝宗于海。 、 《春秋·元命苞》-牛女为江潮。 、 《初学记卷六水》-水朝夕而至曰潮。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
【组词】
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