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1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18:54
清净无为 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道家思想。字面意思是指保持内心的清净,不主动干预外界事物,顺应自然规律。基本含义是指在行为上不强求,不执着,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遵循自然法则。
清净无为源自道家的核心思想,特别是老子的《道德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哲学、文学和中,成为一种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清净无为被视为一种高尚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道家的这种思想提供了一种不同的生活选择。它强调个人内心的修养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清净无为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平和、宁静和放松。它让人联想到山林、溪流和宁静的田园生活,是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清净无为的理念可以指导人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性,不盲目追求物质利益,而是注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在诗歌中,清净无为可以被用来形容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山间清风拂面来,
心随流水去无碍。
清净无为观自在,
世间纷扰皆尘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stoicism”(斯多葛主义),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对命运的接受。然而,清净无为更强调顺应自然和内心的平和,而不仅仅是对外界**的冷静接受。
清净无为是一个深具哲学意味的词汇,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理解和实践清净无为的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宁静,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真宗皇帝奉天体道,清净无为。
出家人~,红尘不染。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净】
(形声。从水,争声。本义:春秋时鲁国北城门“争门”的护城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北城之门曰净门,当因池水名净而命也。公羊传所谓鹿门、争门、吏门,盖以争为之。-净,鲁北城门池也。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