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3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38:45
牵制:指通过某种手段或策略,限制或阻碍对方行动的自由,使其不能自由地进行计划或行动。
牵制一词源自汉语,由“牵”和“制”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牵”意味着牵引或引导,“制”则有控制或限制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表示通过某种手段限制对方行动的含义。
在中国的历史和军事策略中,牵制是一种常见的战术。例如,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多次使用牵制战术来分散敌军的注意力,从而取得战略优势。
牵制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策略性和控制性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紧张的谈判场景或激烈的军事对抗。
在日常生活中,牵制可以应用于各种情境,比如在家庭讨论中通过提出相关问题来引导话题,或在工作中通过策略性地分配任务来平衡团队成员的负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牵制了夜的脚步,星辰在静谧中编织着梦的网。”
牵制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绳索或链条的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紧张或束缚的声音。
在英语中,牵制可以对应为“contain”或“check”,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这些词汇的使用和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
牵制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在军事和政治策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扮演着角色。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进行沟通和策略规划。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