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5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0:54
“十三点”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不是一个正面的表达。字面意思是指时间上的“13点”,但在日常用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某人行为古怪、不合常规或者有点傻气。
在口语中,“十三点”常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举止让人难以理解或接受的人。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塑造角色的性格特点,增加幽默或讽刺的效果。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不太常见,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日常俚语。
同义词:傻气、古怪、不合时宜 反义词:正常、合理、明智
“十三点”这个词汇的具体起源不详,但它很可能源自于人们对数字“13”的迷信,认为它不吉利,从而引申出对某些行为的不认可。
在**文化中,数字“13”有时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这与西方文化中对“13”的看法相似。因此,“十三点”这个词汇的使用可能与这种文化迷信有关。
使用“十三点”这个词汇时,往往会带有一种轻蔑或不屑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行为出格、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行为特别古怪的人,我可能会用“十三点”来形容他们,但这通常是在非正式的、朋友间的对话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如同十三点的钟,永远走不准。”
想象一个穿着奇装异服的人在公共场合做出奇怪的举动,这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十三点”这个词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ff the wall”或“out there”,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非常古怪或不寻常。
“十三点”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带有贬义的俚语,用来形容那些行为不合常规的人。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俚语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
1.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 《左传·僖公四年》疏-十是数之小成。 、 《诗·小雅·六月》-十亩之间兮。 、 《管子·七法》-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 、 葛洪《抱朴子·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组词】
十里长亭、 十番、 十牌、 十地、 十生九、 十方地面、 十方常住、 十有九就
2.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3. 【点】 收拾;贿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