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4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42:29
“三峡”字面意思指的是长江上的三个著名峡谷,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三个峡谷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境内,是长江上最为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
“三峡”一词源自古代对长江上这三个峡谷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接受并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文化中,“三峡”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三峡大坝的建设更是现代工程技术的象征,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峡”给人以壮丽、神秘和历史的联想,激发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敬畏和对历史文化的探索欲望。
个人在旅行中亲眼目睹三峡的壮丽,这种经历加深了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情感联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三峡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观看三峡的图片或视频,可以感受到其雄伟的自然景观;听关于三峡的介绍或音乐,可以联想到水的流动和峡谷的回声。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用“Three Gorges”来直接翻译“三峡”,但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可能不如中文中丰富。
“三峡”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三峡”可以增强对中华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认识。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峡】
(形声。从山,夹声。本义:两山夹水处)。
同本义。
【引证】
《淮南子·原道》。注:“两山之间为峡。”-仿洋于山峡之旁。 、 王维《桃源行》-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仍下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