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3:50
“三门峡”是一个地名,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流经此地形成了著名的三门峡水库。字面意思上,“三门”指的是黄河在此处河床中形成的三个天然石岛,分别是“人门”、“神门”和“鬼门”,而“峡”则指的是河流深切的峡谷。
“三门峡”这一名称源于其地理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仅指代具体的地理位置,也成为了文化和工程的象征。
三门峡在**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也是水利工程的典范。它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努力。
提到三门峡,可能会联想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宏伟的水利工程以及黄河的汹涌澎湃,这些都能激发人们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个人可能会有参观三门峡的经历,或者在讨论水利工程时提到三门峡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三门峡下波涛涌,英雄豪情满胸怀。”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三门峡的峡谷和黄河的壮丽景色;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激昂的旋律来表达黄河的澎湃和三门峡的雄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三门峡”这一特定地名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其地理特征来传达相似的意义。
“三门峡”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也是一个充满文化和工程意义的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的自然景观和工程成就。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
3.
【峡】
(形声。从山,夹声。本义:两山夹水处)。
同本义。
【引证】
《淮南子·原道》。注:“两山之间为峡。”-仿洋于山峡之旁。 、 王维《桃源行》-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仍下峡路。 、
1. 【三门】 古代天子都城四面各有三门; 古代诸侯宫殿有三门库门﹑雉门﹑路门; 比喻人品形成的三种途径禽门﹑人门﹑圣门; 占验家立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以休﹑生﹑开三门为吉,余为凶,故以"三门"指休门﹑生门﹑开门,取其吉义。《奇门遁甲.四时通用八门捷法》"凡每日出入用事,从开﹑休﹑生三门,大吉。"《后汉书.文苑传.高彪》"天有太一,五将三门;地有九变,丘陵山川。"李贤注"《太一式》'凡举事皆欲发三门,顺五将。'发三门者,开门﹑休门﹑生门。"唐玄宗《赐道士邓紫阳》诗"《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后世行师临战﹐仿休﹑生等八门而布阵,三门所指亦同; 指寺院大门; 泛指大门或外门; 山名。一名三门山,又名砥柱。在河南陕县东北的黄河之中。其山有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三门,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