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8:50
“杜鹃啼血”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文学,字面意思是指杜鹃鸟啼叫时,声音凄厉,仿佛啼出了血。这个词汇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极度悲伤或哀怨的情感,常用来比喻人的悲痛到了极点。
在文学作品中,“杜鹃啼血”常被用来描绘悲剧性的场景或表达深切的哀思。例如,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悼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艺术讨论中,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杜鹃啼血”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杜鹃鸟因其特殊的啼叫声和传说中的悲情色彩,成为了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极度悲伤。
在文化中,杜鹃鸟常常与悲伤和哀思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可能源于杜鹃鸟的啼叫声被认为与哀悼有关的传统观念。因此,“杜鹃啼血”这个词汇在文学和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的悲伤和哀怨。它让我联想到那些经历巨大悲痛和失落的人,以及他们在表达这种情感时的无力和绝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古代诗词时遇到过“杜鹃啼血”这个词汇。它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悼,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过柳枝头,
杜鹃啼血声声愁。
往事如烟难回首,
只愿梦中再相逢。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杜鹃鸟在暮色中啼叫的画面,背景是朦胧的山峦和飘渺的云雾,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哀伤的氛围。在听觉上,我可以想象杜鹃鸟那凄厉的啼叫声,仿佛真的啼出了血。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杜鹃啼血”这个词汇的表达,但类似的情感表达和象征意义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例如,在西方文学中,夜莺的歌声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和悲伤。
“杜鹃啼血”这个词汇在*文学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描绘了杜鹃鸟的啼叫声,更深刻地表达了人的极度悲伤和哀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意境。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的故事十分感人。
1.
【杜】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杜,甘棠也。 、 《齐民要术》-杜树大者插五枝。
2.
【鹃】
(形声。从鸟,肙(yuān)声。本义:鸟名,即杜鹃)又名郭公、杜宇、布谷、子规。一种常见的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而具暗色横斑,其显著特点是双音节叫声,并把卵产于别的鸟巢中为它代孵,吃毛虫,是益鸟。
【组词】
鹃血、 鹃魂、 鹃啼
3.
【啼】
(形声。从口,帝声。本义:放声痛心地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号,痛声也。”-嗁,号也。 、 《吕氏春秋·察今》-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 唐·杜甫《石壕吏》-妇啼一何苦。 、 宋·王安石《伤仲永》-忽啼求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儿醒大啼。 、 、 《聊斋志异·促织》-儿惧,啼告母。
【组词】
啼呼、 啼饥、 啼天哭地、 啼咽
4.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