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6:3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6:30:44
“吆吆喝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高声呼喊,大声叫嚷。它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公共场合或集体活动中大声呼喊、指挥或叫卖的声音。
在文学作品中,“吆吆喝喝”常用来描绘热闹的市集、繁忙的工地或紧张的战斗场面,增强场景的生动性和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说话声音大、态度粗鲁或行为张扬。在专业领域,如市场营销或公共演讲中,适当的“吆吆喝喝”可以吸引注意力,传达信息。
同义词“呼喊”和“叫嚷”在语气上可能更加强烈,而“喧哗”则更多指环境的嘈杂。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吆吆喝喝”相反的安静或低调的状态。
“吆吆喝喝”这个词汇源自民间口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日常交流中,成为描述特定声音和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吆吆喝喝”常常与热闹、活力和集体行动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人重视集体活动和社交互动的文化特点。
这个词组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兴奋和活力,但也可能伴随着嘈杂和混乱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热闹的场景和人们的热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参加大型户外活动时听到过“吆吆喝喝”的声音,那种集体的活力和热情让人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中,市集的吆吆喝喝,唤醒了沉睡的城市,带来了新的一天。”
想象一个繁忙的市集,小贩们吆吆喝喝地叫卖,声音此起彼伏,形成一幅热闹的画面。这种场景可以通过音乐和视频来再现,增强观众的感官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awling out”或“shouting”,但它们更多强调的是声音的强度,而不是集体活动的氛围。
“吆吆喝喝”这个词汇在描述集体活动和热闹场景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声音的强度,还捕捉了场景的活力和氛围。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时,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吆】
大声喊。通常指大声斥责人,大声驱赶牲口,高声叫卖,喊劳动号子等。
【引证】
《大波》-现在皇帝还着人吆跑了。
【组词】
吆号子、 吆卖、 吆天喝地、 吆吆喝喝
2.
【吆】
大声喊。通常指大声斥责人,大声驱赶牲口,高声叫卖,喊劳动号子等。
【引证】
《大波》-现在皇帝还着人吆跑了。
【组词】
吆号子、 吆卖、 吆天喝地、 吆吆喝喝
3.
【喝】
大声喊叫。
【引证】
《广苍》-喝声之幽也。 、 《庄子·庚桑楚》-嗌不喝。
【组词】
呼幺喝六;喝神弄鬼、 喝号、 喝拳、 喝报、 喝喊
买卖时吆定商品的价钱。
【引证】
《醒世恒言》-主人家接来,解开包袱,逐疋翻看一过,将称准一准,喝定价格,递与一个客人。
4.
【喝】
大声喊叫。
【引证】
《广苍》-喝声之幽也。 、 《庄子·庚桑楚》-嗌不喝。
【组词】
呼幺喝六;喝神弄鬼、 喝号、 喝拳、 喝报、 喝喊
买卖时吆定商品的价钱。
【引证】
《醒世恒言》-主人家接来,解开包袱,逐疋翻看一过,将称准一准,喝定价格,递与一个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