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3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37:20
撼树蚍蜉 的字面意思是“摇动大树的蚂蚁”,其中“撼”意为摇动,“蚍蜉”指的是一种小蚂蚁。这个成语比喻力量微小却妄图撼动巨大事物,不自量力。
在文学作品中,撼树蚍蜉 常用来讽刺那些自不量力、妄图改变大局的小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试图做超出其能力范围的事情。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以用来讨论个体与系统之间的关系。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具体情境,而反义词则强调了理性评估自身能力的重要性。
撼树蚍蜉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其形象的比喻意义一直流传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不自量力行为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撼树蚍蜉** 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于“知天命”的强调,即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天命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盲目自信,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和能力。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讽刺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和失败的尝试。它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三思,避免不必要的挫折。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见过一个朋友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个大型组织的文化,结果他发现自己只是撼树蚍蜉,最终不得不放弃。
在诗歌中,可以将撼树蚍蜉 融入描述个人奋斗与现实冲突的场景,如:
在巨树的阴影下,
蚍蜉奋力摇摆,
梦想的枝条,
终究难抵现实的重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小蚂蚁在试图摇动一棵大树,这种对比强烈的画面能够直观地传达出成语的含义。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旋律沉重的曲子,来表达这种无力感和挫败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drop in the ocean”或“a fly on the elephant's back”,都用来形容微不足道的影响力。
撼树蚍蜉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比喻工具,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不自量力的行为。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不仅增强了对中文成语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应变若机张,马策元驹,车抗螳螂,撼树蚍蜉,更分遣随营相向。
唐朝时期,李白、杜甫刚去世不久,就有人对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妄加诋毁,韩愈对此很不满意,就写给好友《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得到张籍的赞同
1.
【撼】
(形声。从手,感声。本义:摇动;动摇)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撼,动也。 、 韩愈《调张籍》-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宋史·岳飞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组词】
撼落、 撼摇、 撼顿
2.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3.
【蚍】
蚍蜉,一种大蚂蚁
【组词】
蚍蜉堞、 蚍蝣
蚍衃,植物名。即锦葵
【组词】
蚍衃、 蚍蜉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