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1:50
“总镇”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一个地区或行政区域的最高行政长官或军事指挥官。在古代**,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总镇往往是指掌管一方的军事和行政大权的官员,如总兵、总督等。
在文学作品中,“总镇”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权威、威严的角色,如《红楼梦》中的贾政,他在家族中担任类似总镇的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题材的讨论中,它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军事学,这个词用于描述特定历史时期的行政和军事结构。
同义词:总兵、总督、地方长官 反义词:平民、百姓、庶民
“总镇”一词源于古代**的军事和行政体系,随着历史的演变,其具体职责和地位有所变化。在明清时期,总镇通常是指掌管一省或一地区的军事和行政大权的官员。
在**传统文化中,总镇象征着权威和秩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角色。在社会背景中,总镇的决策和行为往往影响着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提到“总镇”,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权力斗争、军事征战和地方治理。这个词带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和权威感,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权力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没有直接接触到“总镇”这个词,但在学*历史或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从而对其有所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总镇”融入描述古代战争和英雄的场景中:
铁马金戈夜,总镇策马行。
江山如画里,英雄血染成。
结合古代战争的画面和战鼓的声音,可以更好地理解“总镇”在古代军事和行政中的角色和意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职位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职责,如欧洲的公爵、将军等,它们在各自的文化和历史中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总镇”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古代行政和军事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
1.
【总】
(形声。从糸(mì),悤(cōng)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总,聚束也。 、 《广雅》-总,结也。 、 《诗·召南·羔羊》-素丝五总。 、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 、 《史记·孝景帝》-令徒隶衣七总布。 、 《汉书·王莽传》-总布二匹。 、 《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漱,栉、縦,笄、总。 、 《新唐书》-以麻总发。
【组词】
总发、 总角之好、 总丱
2.
【镇】
(形声。从金,真声。本义:对物体施加压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镇,博压也。 、 《周礼·大宗伯》-王执镇圭。 、 《考工记·玉人》-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 、 《国语·楚语》-而镇其浮。 、 枚乘《上书谏吴王》-系方绝,又重镇之。 、 《国语》。-为资币、瑞节以镇之。
【组词】
镇在五台山下;镇笮、 镇迮、 镇石、 镇犀、 镇帷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