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3:5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3:50:58
词汇“支离臾”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的可能含义和用法。
由于“支离臾”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它可能是由“支离”和“臾”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其中“支离”可以指破碎、分散,而“臾”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为片刻、短暂。因此,“支离臾”可能指的是一个短暂的破碎或分散的状态。
由于“支离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汇,可能是作者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意境而创造的。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
由于“支离臾”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破碎、分散、零散 反义词:完整、集中、统一
由于“支离臾”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如果“支离臾”被使用,可能是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意境,例如在诗歌中表达一种短暂而破碎的美感。
“支离臾”可能给人一种不稳定、短暂和脆弱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易碎的物品、短暂的瞬间或不稳定的状态。
由于“支离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很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支离臾”来表达一种短暂而破碎的美感:
在这支离臾的瞬间,
我看见了破碎的美。
结合图片,可以使用“支离臾”来描述一幅画面中破碎的玻璃或分散的碎片。在音乐中,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一段旋律中的短暂中断或不和谐音。
由于“支离臾”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从比较。
“支离臾”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它的使用非常有限,主要可能出现在文学创作中,用于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意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1.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2.
【离】
(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离,离黄仓庚也。 、 《易·说卦》-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 、 《颜氏家训》-离则配禹。 、 《诗·邶风·旌丘》-流離之子。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
【叟】
(会意。本作“叜”。意谓手拿火把在室内搜索。本义:求)搜索;搜查。
【引证】
《说文》。朱骏声注:“(叟)即搜之古文。从又持火,屋下索物也。会意。”-叜,老也。从又从灾。 、 《国语·齐语》-合群叟。
“叟”。假借为“傁”,老的男人。也用作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注:“叟,长老之称。”-王曰叟。 、 《庄子·在宥》-叟何人耶?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 、 《孟子·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组词】
老叟;童叟无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