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2:40
词汇“七支”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来源于术语,指的是中的“七支坐法”,即打坐时的七种姿势。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七支”在**术语中指的是打坐时的七种基本姿势,包括:双脚、双手、脊柱、颈部、眼睛、舌头和呼吸。这些姿势有助于修行者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在文化中,“七支”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打坐的具体方法。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象征修行、冥想或内心的平静。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讨论修行或冥想技巧时。
同义词:七支坐法、打坐姿势 反义词:动态活动、剧烈**(这些与静态的打坐相对)
“七支”源自经典,是修行中的一个特定术语。随着**文化的传播,这个词汇也被更多人所了解。
在**文化中,“七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修行者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觉悟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增加,打坐和冥想也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和实践。
提到“七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宁静、平和和内心的探索。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我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机会接触到*文化或冥想练,可能会实际应用“七支”坐法来调整身心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七支的指引下,心灵如湖水般平静,映照着无边的智慧。”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僧侣打坐的画面,周围是宁静的自然环境。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的**音乐或自然的声音,如流水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七支”的词汇,但类似的冥想和打坐技巧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
“七支”作为一个术语,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它代表了人类对内心平静和精神觉悟的追求。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冥想技巧,也可能启发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寻找平衡和宁静的方法。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