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0:18
“七星”字面意思指的是七颗星星,通常用于描述一组特定的星星或星座。在汉语中,它也可以比喻性地指代一组重要或有影响力的事物或人物。
“七星”一词源于古代对天象的观察,特别是对北斗七星的命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不仅限于天文学,还涉及文化和象征意义。
在文化中,“七星”常与吉祥、神秘和指引方向的象征意义相关联。例如,北斗七星在古代被认为是天帝的车驾,具有重要的和神话意义。
“七星”给人以神秘、美丽和指引的联想。它常常让人想到宁静的夜晚和深邃的星空,带来一种宁静和希望的感觉。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露营活动中,夜晚仰望星空,清晰地看到了北斗七星,那一刻的宁静和美丽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七星”:
夜幕低垂,七星闪烁,
指引旅人,穿越荒漠。
星光如织,梦回古时,
七星之下,心随风驰。
在不同文化中,“七星”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和象征意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北斗七星(Big Dipper)也是一个重要的星座,但在象征意义上可能与**文化有所不同。
“七星”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天文学中有其特定的含义,还在文化和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还承载了人们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与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七星”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1.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2.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