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1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10:31
小康水平:这个词汇源自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的“小康”概念,原意是指比“大同”社会稍逊一筹的社会状态,即人民生活安定、物质生活较为充裕但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在现代中国,“小康水平”特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即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尚未达到富裕水平。
在文学中,“小康水平”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或者作为故事背景的一部分。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状态,如“我们家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词可能被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或人民生活质量。
同义词:中等生活水平、温饱有余 反义词:贫困水平、赤贫状态
同义词“中等生活水平”强调的是生活状态的中间层次,而“温饱有余”则更侧重于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反义词“贫困水平”和“赤贫状态”则分别指生活水平低下和极度贫困的状态。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礼运》,原指一种社会状态,后来在20世纪80年代被中国政府用来描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康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在中国,“小康水平”是一个具有深远文化和社会意义的概念。它不仅代表了物质生活的改善,也象征着社会稳定和进步。中国政府将实现全面小康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体现了对人民生活质量的高度重视。
提到“小康水平”,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稳定、和谐和进步。这个词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代表了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正向发展。
在个人生活中,“小康水平”可能被用来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或者作为努力的目标。例如,一个人可能会说:“我希望通过努力工作,让我的家庭达到小康水平。”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小康的路上,我们携手前行,每一砖每一瓦,都是希望的象征。”
视觉上,“小康水平”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孩子们在安全的社区中玩耍,父母在稳定的职业中工作。听觉上,可能是孩子们的欢笑声,或者是社区中和谐的交流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小康水平”的词汇,但类似的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康】
(会意。康为穅的本字。从禾,康声。本义:谷皮;米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穅。-康,谷皮也。 、 《庄子·逍遥游》-尘垢粃穅。 、 《汉书·陈平传》-亦食穅何覈耳。 、 《庄子·天运》-播康迷目。
3.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4.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