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1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10:27
“小异大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小的差异,大的相同。基本含义是指事物之间虽然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本质上或主要方面是相同的。
“小异大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演变。
在中国文化中,“小异大同”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和而不同”理念,强调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和和谐。
这个成语给人以平和、包容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在多元中寻求共识和和谐的场景。
在团队合作中,我经常使用“小异大同”来鼓励成员们尊重彼此的差异,同时寻求共同的目标和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小异大同,心连心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不同民族或文化背景的人们和谐共处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和谐的交响乐,不同的乐器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美妙的和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fferent yet the same”,虽然不如“小异大同”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相似的概念。
“小异大同”这个成语在理解和处理多样性和差异时提供了一个平衡的视角。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美感,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非常实用,帮助我们在多元化的世界中寻求和谐与共识。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自当制钱二十降至当二,自重四钱降而四分,凡四种,文视直省~。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同】 ——见“胡同”hútò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