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1:5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52:29
词汇“否往泰来”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在易经中有所体现。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否往泰来”字面意思是“坏的过去,好的到来”。它表达了一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即在经历了一段不顺利或困难时期后,将会迎来好转和顺利的时期。
“否往泰来”源自《易经》中的“否”和“泰”两个卦象。否卦代表闭塞不通,泰卦代表通达顺利。成语反映了易经中阴阳转换、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对生活起伏变化的理解和接受,强调了在逆境中保持希望和积极态度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希望和鼓励,让人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相信未来会有好转。
在个人生活中,每当遇到挫折或不顺时,我都会用“否往泰来”来激励自己,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风雨过后,否往泰来,彩虹横跨天际,希望在心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有“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每朵乌云都有银边),表达的意思相似,都是在困难中看到希望。
“否往泰来”是一个充满哲理的成语,它不仅帮助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希望,也提醒我们生活中的起伏变化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灾生福过;考诸物理,斯为格言。
1.
【否】
闭塞;阻隔不通。
【引证】
《广雅》-否,隔也。 、 《诗·小雅·何人斯》-否难知也。 、 《匡谬正俗》-否者,蔽固不通之称。 、 《汉书·刘向传》-否者,闭而乱也。
【组词】
否滞、 否塞、 否结、 否隔、 否道、 否闭
贬斥。
【引证】
《世说新语》-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2.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往,之也。 、 《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 《易·咸》-憧憧往来。 、 《国语·晋语》-吾言既往矣。 、 《庄子·逍遥游》-往而不返。 、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随其往。 、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组词】
前往、 往造、 往教、 往旋、 往蹇来连、 往人、 往至、 往程、 往夫
3.
【泰】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亦作汰。疑泰、太、汰三形实同字。
4.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