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2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8:52
火患 的字面意思是指火灾或火灾的危险。它是一个名词,用来描述由于火源失控而导致的灾害或潜在的灾害。
在不同的语境中,“火患”的使用有所不同:
“火患”一词由“火”和“患”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火”指火焰,“患”指灾难或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火患”逐渐被用来特指火灾相关的灾害。
在许多文化中,火患被视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与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相关。社会对火患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非常重视,消防部门和安全法规的建立都是为了减少火患的发生。
火患往往带来恐惧和不安,因为它可能导致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同时,它也可能引发对消防队员勇敢行为的敬佩和对灾难应对能力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火患的预防意识非常重要。例如,定期检查家中的电气线路,不乱丢烟蒂,确保灭火器的可用性等,都是减少火患风险的有效措施。
在诗歌中,火患可以被用来象征毁灭与重生:
火患吞噬了旧日的殿堂, 却在灰烬中孕育新生。
火患的视觉联想通常是火焰、烟雾和破坏的场景。听觉联想可能是警报声、消防车的鸣笛和人们的呼救声。
在不同语言中,“火患”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意义都是指火灾及其潜在危险。例如,英语中可能使用“fire hazard”或“fire disaster”。
“火患”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到具体的灾害,还涉及到预防、应对和安全意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火患”对于提高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的能力至关重要。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患】
(形声。从心,毌guàn)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患,忧也。 、 《论语·宪问》-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 《春秋·繁露》-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 、 《国语·晋语》-患货之不足。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患秦兵之来。 、 《世说新语·自新》-患志之不立。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何患不能。
【组词】
患累、 患御、 患忧、 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