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0:37
劝善惩恶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劝导人们行善,惩罚恶行来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这个成语强调了道德教育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正面的激励和负面的惩罚来引导人们遵守道德规范,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文学作品中,劝善惩恶 常被用来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如在古代的儒家经典中,强调通过教育和法律来引导人们向善。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不公正的行为,或者赞扬那些坚持正义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和伦理学,劝善惩恶 是一个核心概念,涉及到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以及道德行为的评价。
同义词:教化、奖惩、道德教育 反义词:纵恶、姑息养奸
劝善惩恶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通过教育和法律来引导人们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法律、教育和社会治理中,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手段。
在文化中,劝善惩恶** 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与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和“礼治”紧密相关。这个概念在社会治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被视为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
劝善惩恶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义和秩序的感觉,它强调了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激发人们对公正和善良的追求。在个人层面,这个词汇可能引发对社会正义和个人责任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劝善惩恶 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交往中。例如,父母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学校可以通过奖励优秀行为和惩罚不良行为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劝善惩恶 来表达对社会正义的渴望:
劝善惩恶心不改, 正义之光照人间。 道德高悬如明镜, 恶行无处可藏身。
劝善惩恶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官的锤子声、正义的天平、以及道德的灯塔。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正义女神手持天平和剑的画面,象征着法律和道德的力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与“奖善罚恶”(rewarding good and punishing evil)相对应。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都是通过正面的激励和负面的惩罚来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劝善惩恶 是一个深刻且广泛应用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也反映了社会对正义和秩序的追求。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治理,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其于~之意,片言只字之奇,或可取焉。
1.
【劝】
(形声。从力,雚(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劝,勉也。 、 《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劝防之事。 、 《战国策·秦策》。注:“进也”。-则楚之应之也,必劝。 、 《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 、 《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 《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 、 《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 、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所以劝之。
【组词】
劝进、 劝蚕、 劝戒、 劝相、 劝掖、 劝督、 劝奖、 劝劳、 劝农、 劝慕、 劝惩
2.
【善】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善,吉也。 、 《汉书·翼奉传》-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
【组词】
善时、 善祥、 善征、 善日
3.
【惩】
(形声。从心,征声。本义:警戒;鉴戒)。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惩,戒也。 、 《广雅》-惩,恐也。 、 《礼记·表记》-则民有所惩。 、 《诗·小雅·节南山》-不惩其心。
【组词】
惩毖、 惩纠、 惩示
4.
【恶】
讨厌;憎恶。
【引证】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 、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诚好恶何如。 、 清·黄宗羲《原君》-好逸恶劳。 、
【组词】
甚恶、 恶忌、 恶生、 恶不去善、 恶杀、 恶紫夺朱、 恶嫌、 恶惮、 恶识、 恶上、 这人真可恶;憎恶、 深恶痛绝;恶恶
嫉妒。
【引证】
《资治通鉴》-[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