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5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2:29
清寂:这个词由“清”和“寂”两个字组成。在汉语中,“清”通常指清澈、纯净、无杂质的状态,而“寂”则指安静、无声、孤独或冷清。结合起来,“清寂”描述的是一种既清澈又安静的状态,常用来形容环境、心境或氛围。
“清寂”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清”和“寂”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特定状态的词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寂”常与禅宗思想联系在一起,强调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环境的宁静。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表达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
“清寂”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露水、夜晚的星空或是深山的幽谷。这种感觉有助于放松心情,远离喧嚣。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在寻找安静的时刻或地方时使用这个词,比如在繁忙的工作后,我喜欢找一个清寂的咖啡馆,享受片刻的宁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寂”:
月光洒在清寂的湖面,
星星点点,如同梦境。
心中的喧嚣,随风而去,
只留下一片清寂的宁静。
在英语中,“清寂”可以对应为“serene”或“tranquil”,这些词也传达了一种平静和宁静的感觉,但在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清寂”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种环境或心境,还蕴含了一种对纯净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有助于我们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外在的宁静。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寂】
(形声。从宀(mián),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寂,无人声。 、 《四子讲德论》-寂寥宇宙。 、 《老子》-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 《易·系辞上》-寂然不动。 、 柳宗元《永州八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满坐寂然。 、 明·魏学洢《核舟记》-人视端容寂。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俄而寂然。
【组词】
寂寂悄悄、 寂密、 寂天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