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2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25:04
干烘茶:干烘茶是一种茶叶加工方法,主要特点是在茶叶初制过程中,通过干燥和烘焙的方式去除茶叶中的水分,同时赋予茶叶特定的香气和口感。这种方法常见于某些红茶和乌龙茶的制作过程中。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干烘茶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深沉、内敛的气质或氛围,如“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干烘茶的沉稳”。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干烘茶可能被用来描述茶叶的口感或香气,如“这种红茶经过干烘,口感更加醇厚”。
专业领域:在茶叶专业领域,干烘茶是一个重要的工艺环节,涉及到温度、时间、技术等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
同义词:烘焙茶、焙火茶 反义词:生茶、未经烘焙的茶叶
干烘茶的词源可能与古代茶叶加工技术的发展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干烘技术不断完善,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烘焙方法,以适应不同种类茶叶的加工需求。
在**茶文化中,干烘茶是一种传统的加工方法,体现了对茶叶品质的追求和对工艺的尊重。在社会背景中,干烘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干烘茶给人一种沉稳、内敛的感觉,联想到了传统、工艺和品质。它让人想到一杯好茶带来的宁静和满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参观过一个茶叶加工厂,亲眼见到了干烘茶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了工艺的精细和茶叶的独特魅力。
在诗歌中,可以将干烘茶比喻为一种生活的态度:“像干烘茶一样,经过时间的沉淀,愈发醇厚。”
视觉上,干烘茶让人联想到茶叶在烘焙过程中逐渐变化的色泽和形态。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烘焙时茶叶发出的轻微爆裂声。
在不同文化中,干烘茶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的烘焙工艺和追求茶叶品质的理念是相通的。
干烘茶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茶叶加工的一种方法,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烘】
(形声。从火,共声。本义:烧,焚烧)。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言》-烘,燎也。 、 《诗·小雅·白华》-卬烘于歁。
【组词】
烘眼、 烘焰、 烘腾腾
3.
【茶】
茶叶。由茶树的嫩叶加工制成,供泡取饮料用。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前月浮梁买茶去。
【组词】
茶市
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而成的饮料。
【引证】
苏轼《东坡志林》-唐人煎茶,用姜用盐。 、 宋·苏轼《浣溪沙》-日高人渴漫思茶。
【组词】
茶座、 茶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