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0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07:10
“体貌”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的身体外观和相貌特征。它涵盖了身高、体型、面部特征、肤色等多个方面,是人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貌”一词由“体”和“貌”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体”指身体,“貌”指外观或相貌。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体貌”一词。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体貌”的重要性各不相同。在一些文化中,外貌被视为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志,而在其他文化中,内在品质和能力更受重视。
“体貌”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美丑、健康、吸引力等概念。在个人情感上,它可能引发对自我形象的反思或对他人的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根据某人的体貌来判断其性格或能力,尽管这种判断并不总是准确的。例如,一个外表强壮的人可能被认为更有能力处理体力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的体貌如春日桃花,轻盈而娇艳,吸引了所有目光。”
想象一个画面:一个体貌健硕的**员在阳光下奔跑,背景音乐是激昂的进行曲,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强化了体貌的力量感和活力。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体貌的词汇和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的“appearance”和“physique”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与“体貌”相对应,但每个词汇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
“体貌”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人的外在特征,还与文化、社会评价和个人情感紧密相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体貌”一词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理解他人。
1. 【体】 亲近的,贴心的。 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指财物)。
2.
【貌】
(形声。从豹省,皃(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引证】
《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皃,颂仪也。 、 《国语·晋语》-夫皃情之华也。 、 《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貌思恭。 、 唐·李朝威《柳毅传》-貌耸神溢。 、 《庄子·养生主》-人之貌有与也。 、 《庄子·德充符》-子产蹴然改容更貌。 、 明·魏禧《大铁椎传》-貌甚寝。
【组词】
貌团团、 貌侵、 貌妍、 貌寝、 貌状、 貌容、 貌色、 貌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