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8:55
词汇“不可名貌”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不可”和“名貌”两个词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不可名貌”字面意思是指无法用言语或文字准确描述的外貌或特征。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某些事物的独特性或复杂性,以至于常规的语言表达无法完全捕捉其本质。
“不可名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于“言不尽意”这一哲学思想的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的事物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对于“不可名貌”的描述常见于对自然景观、艺术作品或人物特质的赞美。这种表达方式强调了事物的内在美和深层次的价值,超越了表面的描述。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神秘和敬畏。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超越常规认知的事物,激发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不可名貌”来形容一位朋友的艺术作品,那件作品的独特风格和深邃内涵让我感到无法用简单的词汇来描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那不可名貌的夜空下,星辰编织着古老的传说。”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夜景图,星星点点,仿佛诉说着“不可名貌”的故事。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悠扬的古琴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describable”或“beyond word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的概念。
“不可名貌”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也让我在描述复杂或独特事物时有了更多的选择。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价值。
穿幽透深,不可名貌。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可】
3.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4.
【貌】
(形声。从豹省,皃(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引证】
《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皃,颂仪也。 、 《国语·晋语》-夫皃情之华也。 、 《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貌思恭。 、 唐·李朝威《柳毅传》-貌耸神溢。 、 《庄子·养生主》-人之貌有与也。 、 《庄子·德充符》-子产蹴然改容更貌。 、 明·魏禧《大铁椎传》-貌甚寝。
【组词】
貌团团、 貌侵、 貌妍、 貌寝、 貌状、 貌容、 貌色、 貌肖
1. 【不可】 助动词。不可以;不能够:~偏废|~动摇|二者缺一~;跟“非”搭配,构成“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