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6:5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58:40
“不可同年而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能在同一年里谈论”,基本含义是指两者之间差异极大,无法相提并论或进行比较。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通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间的悬殊或不可比性。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于强调人物、**或事物的巨大差异,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在口语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更简洁的表达,如“不能比”或“天壤之别”。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用于学术讨论或技术分析中,强调不同概念或方法之间的根本性差异。
同义词:天壤之别、云泥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反义词:不相上下、旗鼓相当、半斤八两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语气和侧重点不同,但都强调了巨大的差异。反义词则强调了相似性或平等性。
“不可同年而语”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结构和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巨大差异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于强调尊卑、优劣或先进与落后的对比。在社会背景中,它可能用于评价不同社会阶层、教育水平或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这个成语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惊讶或敬畏,因为它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巨大鸿沟。联想可能包括对不平等、差异或对比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时使用过这个成语,强调了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星辰与尘埃,不可同年而语,一在天际,一在尘土。”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巨大的峡谷或高山,象征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深沉的回声或寂静,象征着巨大的沉默和差异。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pples and oranges”,意指完全不同的东西,无法比较。
“不可同年而语”这个成语在强调差异和不可比性方面非常有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们清晰地传达复杂或深刻的对比。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欣赏其在语言中的灵活性和表达力。
故摘果于未熟,视已熟~。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可】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5.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6.
【语】
告诉,使知道。
【引证】
《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 《论语·阳货》-吾语女。 、 《三国志·方使传》-若引其许,若至,语人。 、 晋·干宝《搜神记》-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贫者语于富者曰…
【组词】
语言、 语其友;不以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