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3:3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3:39:12
工人**: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指的是工人阶级为了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资、争取政治权利等目的而进行的集体行动和组织活动。它通常涉及罢工、示威、组织工会等行为。
工人**一词源于19世纪的欧洲,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人阶级开始组织起来争取权益。这个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全球各地的工人阶级所采用,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发展出各自的特色。
在许多国家,工人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紧密相关,如苏联和早期的工人**。它也常常与民主化进程和社会正义联系在一起。
工人**往往让人联想到斗争、牺牲和希望。它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对更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社会不平等和阶级斗争的深刻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工人**可能体现在对工会的支持或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中。例如,参与当地的劳动节游行或为改善工作环境而进行的集体谈判。
在诗歌中,工人**可以被描绘为“铁锤与镰刀的交响,在黎明的曙光中奏响希望的乐章”。
工人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罢工游行的图片、工会的标志或历史性的工人。听觉联想可能包括罢工的口号声、工会的会歌或历史性的演讲录音。
在不同文化中,工人的表达和组织方式各异。例如,在欧洲,工人与社会主义政党紧密相关,而在拉丁美洲,它可能与民族解放**相结合。
工人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词汇,它不仅涉及经济和政治层面,还与文化、历史和社会正义紧密相连。了解工人的历史和现状,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的结构和动态至关重要。
1.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运】
(会意。从辵(chuò),军声。本义:运行;运转;转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運,移徙也。 、 《易·系辞》-日、月运行。 、 《方言》。注:“犹行也。”-日运为躔,月运为逡。 、 《庄子·逍遥游》。简文注:“徙也。”-是鸟也,海运。 、 《孟子·梁惠王上》-天下可运于掌。
【组词】
运衡、 运玑、 运斡、 运掌
4.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