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1:49
“五羖皮”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五张黑色的羊皮。在古代,这个词汇可能特指某种交易或交换中使用的五张特定质量或用途的羊皮。
由于“五羖皮”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交易、礼仪或特定历史**的语境中。例如,在描述古代的贸易或交换行为时,可能会提到“五羖皮”作为一种交换媒介或物品。
同义词:五羊皮(指五张普通的羊皮)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非常特定且不常用。
“五羖皮”的词源可能与古代的羊皮交易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从日常语言中消失,只在特定的历史文献中保留其痕迹。
在古代社会,羊皮可能是一种重要的交易物品,尤其是在游牧民族中。因此,“五羖皮”可能代表了某种特定的社会经济活动或文化*俗。
对于现代人来说,“五羖皮”可能引发一种古老、神秘的情感联想,因为它与古代的交易和文化紧密相关。
由于这个词汇非常生僻,个人生活中几乎不会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五羖皮”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元素,代表古老的交易或文化传统。例如,在历史小说中,可以描述一个角色用“五羖皮”换取了一件珍贵的文物。
视觉上,可以想象五张黑色的羊皮堆叠在一起,给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古代市场的喧嚣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因为“五羖皮”是一个非常特定的表达。
“五羖皮”作为一个古老的词汇,虽然在现代语言中不再使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些经济和文化特点。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它不常用,但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仍然是有价值的。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羖】
(形声。从羊,殳(shū)声。本义:黑色的公羊)同本义。
【引证】
《晋书·段灼传》-自穆公至于始皇,皆能留心待贤,远求异士,招由余于西戎,致五羖(指百里奚。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从楚国赎回,并授以国政,称五羖大夫)于宛市,取正豹于晋卿,迎蹇叔于宗里。
3.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