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6: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6:54
旃檀瑞像:这个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旃檀”和“瑞像”。“旃檀”通常指的是檀香木,一种珍贵的木材,常用于**仪式中。“瑞像”则指的是吉祥的、神圣的图像或雕像。因此,“旃檀瑞像”字面意思是指用檀香木制作的吉祥或神圣的雕像。
在文化中,“旃檀瑞像”通常指的是用檀香木制作的佛像,这些佛像被认为具有特殊的神圣性和吉祥之意。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极其珍贵和神圣的艺术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或文化讨论中。
同义词:檀香佛像、神圣雕像 反义词:普通雕像、世俗图像
“旃檀”一词源自梵语“chandana”,指的是檀香木。在传入后,这个词汇被广泛用于描述与**相关的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旃檀瑞像”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特指用檀香木制作的佛像。
在文化中,檀香木被认为具有净化和神圣的属性,因此用它制作的佛像被视为特别神圣和吉祥。这种信仰在徒中广泛传播,影响了艺术和实践。
提到“旃檀瑞像”,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宁静、神圣和庄严的氛围。这个词汇可能会唤起对文化和仪式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在参观寺庙时,我曾亲眼见到过旃檀瑞像,其精致的工艺和神圣的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旃檀瑞像上,仿佛神圣的光辉在默默诉说着古老的智慧。”
想象**旃檀瑞像,可能会联想到淡淡的檀香木香气,以及寺庙中悠扬的钟声和诵经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用其他珍贵材料制作的**雕像,如“黄金圣像”或“宝石神像”。
“旃檀瑞像”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体现了人们对神圣和吉祥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化。
1.
【旃】
(形声,本义:赤色的曲柄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旃,旗曲柄也。周礼曰:“通帛为旃。 、 《释名·释兵》-通帛为旃。通以赤色为之。 、 《谷梁传·昭公八年》-置旃以为辕门。
2.
【檀】
(形声。从木,亶(dǎn)声。本义:木名。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即红木);榆科的青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檀,檀木也。 、 《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
【组词】
檀车、 檀板、 檀柘、 檀桐、 檀槽
3.
【瑞】
(形声。从玉,耑(zhuān)声。本义:玉制的符信,作凭证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瑞,以玉为信也。 、 《周礼·典瑞》。注;“符信也,人执以见曰瑞。”-掌玉瑞器之藏。 、 《周礼·小行人》-成六瑞益王所用镇圭也。 、 《礼记·礼器》-以圭为瑞。 、 《左传·哀公十四年》-司马请瑞。
【组词】
瑞珪、 瑞节、 瑞令、 瑞玉
4.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