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3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30:09
词汇“弩行”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字面和可能的语境来分析。
“弩行”可以拆分为两个字:“弩”和“行”。“弩”是一种古代的弓箭武器,通常由机械装置发射,射程远且威力大。“行”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行动或进行。因此,“弩行”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使用弩进行行动或攻击。
由于“弩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古代战争或狩猎的场景。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武器或历史**时。
同义词:弓箭、弩箭、弩兵 反义词:和平、防御、盾牌
“弩”字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而“行”字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汉字,表示行走或行动。由于“弩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并不明确。
在**古代,弩是一种重要的军事武器,尤其在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弩的使用非常普遍。因此,“弩行”可能与古代战争文化和社会背景有关。
提到“弩行”,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英勇,以及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
由于“弩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它。但如果是在参与历史重现活动或古代武器研究时,这个词汇可能会有所应用。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弩行”来描绘战场上的紧张气氛:
铁蹄踏破尘土飞,
弩行声中敌阵摧。
勇士挥戈血染甲,
古战场上一片悲。
提到“弩行”,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场上弩箭齐发的场景,以及随之而来的金属碰撞声和士兵的呐喊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武器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使用方式,例如欧洲中世纪的长弓和弩。
“弩行”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主要局限于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战争和武器技术,但在日常语言表达中可能并不实用。
1.
【弩】
(形声。从弓,奴声。本义:用械发箭的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弩,弓有臂者。 、 《韩非子·难势》-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 、 《荀子·议兵》-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 、 《资治通鉴》-强弩之末。 、 《汉书·李广苏建传》-伏弩射杀。 、 汉·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
【组词】
连弩、 弩门、 万弩齐发;弩力、 弩子、 弩牙、 弩末、 弩栝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