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2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22:41
“六出祁山”是一个源自**古代历史的成语,特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每次都从祁山出发的军事行动。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六次从祁山出发”,基本含义是指多次尝试或努力,但最终未能成功。
在文学作品中,“六出祁山”常用来比喻坚持不懈的努力,尽管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反复尝试某事,但始终未能达到目标。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军事学,这个词汇则有更具体的含义,指的是特定的历史**。
同义词:屡败屡战、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反义词:一蹶不振、半途而废、知难而退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例如“屡败屡战”强调的是失败后的再次挑战,而“锲而不舍”则强调持续的努力。
“六出祁山”源自《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六次北伐的军事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比喻任何多次尝试但未能成功的努力。
在**文化中,诸葛亮被视为智慧和忠诚的象征,因此“六出祁山”也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即不畏失败,坚持到底的精神。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感慨,因为它代表了不屈不挠的精神。联想上,我会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坚持与牺牲。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类似“六出祁山”的情况,比如在学术研究中多次尝试解决一个难题,虽然过程艰难,但最终的成果让我感到非常满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六出祁山志未酬,千秋功业一梦休。”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古代战争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和号角的声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是“Sisyphus's rock”(西西弗斯的石头),比喻永无止境的重复劳动。
“六出祁山”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理解了坚持和努力的价值。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坚持和决心。
1.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2.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3.
【祁】
(形声。从邑,示声。右耳旁是“邑”的变形。从邑的字往往与区域有关。本义:地名)。
县名。
【引证】
《说文》。为今山西省祁县-太原县。 、 《左传》-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
4.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