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1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19:53
坎儿井(Kǎn'érjǐ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用于灌溉的地下水道系统,主要分布在***自治区的吐鲁番盆地。这种系统利用地下渠道将天山融雪水引入农田,是一种古老而高效的灌溉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坎儿井”可能被用来象征坚韧和智慧,因为这种灌溉系统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被用来描述具体的灌溉设施。在专业领域,如农业和水资源管理,“坎儿井”则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这种特殊的灌溉技术。
同义词:地下水道、暗渠 反义词:明渠(地面上的水道)
“坎儿井”一词源于***语,经过长期的语言交流和融合,逐渐被汉语吸收。这种灌溉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在**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不仅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地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人民在极端干旱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和创造力。
提到“坎儿井”,我联想到的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象征。这种联想让我感到一种坚韧和希望。
在我的旅行经历中,曾亲眼见过坎儿井的运作,那是一种震撼人心的体验,让我深刻理解了人类智慧和自然环境的互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坎儿井”:
在沙漠的心脏,坎儿井静静流淌, 如同古老的智慧,穿越时光。 绿洲在它的滋润下,绽放生命的光芒。
想象一下,在炎热的沙漠中,坎儿井的水声潺潺,伴随着绿洲的鸟鸣,这是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其他干旱地区,如中东和北非,也有类似的地下灌溉系统,但名称和具体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坎儿井”的深入学*,我更加欣赏这种古老灌溉技术的智慧和价值。它不仅是*吐鲁番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1.
【坎】
(形声。从土,欠声。本义:坑,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坎,陷也。 、 《易·序卦》-坎者,陷也。 、 《礼记·檀弓下》-其坎深不至于泉。 、 《资治通鉴·唐纪》-钁其城为坎以先登。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凿地为坎。
【组词】
坎儿、 坎止、 坎阱、 坎深、 坎傺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3.
【井】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同本义。
【引证】
《易·井》-改邑不改井。 、 《易·杂卦》传-井道。 、 《周礼·野庐氏》。注:“井,共饮食。”-宿息井树。 、 《周礼·官人》-为其井匽。 、 韩愈《原道》-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组词】
井池、 井鱼、 井养、 井华、 井干